1955年解放军首次大授衔,名单里有个名字特别扎眼——朱云谦。
这位在金门战役中吃过败仗的将领,居然比那些职务更高、资历更老的战友先戴上了将星。
这事儿搁谁都得犯嘀咕:凭啥啊?
后来有人翻档案才明白,原来战前他就提过要命的建议,可惜没人当回事。
要是当时听了他的,那9000多名战士说不定就能活着回家了。
1949年秋天,全国解放大局已定,三野部队摩拳擦掌准备解放台湾。
第一仗就选在了金门岛。
可这仗打得实在有点草率,要船没船,要飞机没飞机,全靠小渔船往对岸送人。
更离谱的是原本该上的二十八军缺了个师,临时从二十九军抽调了两个团补上。
带队的正是朱云谦,这位老行伍一看这阵势,心里直打鼓:这不是闹着玩吗?
战前会议上,朱云谦找到副军长肖锋,把话挑明了说:"现在这点破船,第一梯队上去容易,第二梯队可没法接应。等潮水一退,船都得搁浅在那儿,前面的兄弟可就全完犊子了!"肖锋一听就不乐意了:"敌人早就垮了,你怕个啥?"朱云谦没再吭声,可心里跟明镜似的——这仗要是这么打,准得出大事!他想直接找叶飞说道说道,可指挥部里乱哄哄的,刚开口就被参谋拽走了:"老朱啊,这节骨眼上就别添乱了!"
1949年10月25日晚上,黑漆漆的海面上漂满了小木船。朱云谦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。果然不出他所料,潮水说退就退,船全都搁浅了。战士们还没上岸就成了活靶子,敌人的子弹跟下雨似的往这边招呼。朱云谦心里咯噔一下:完了!带着部队死守了一整夜,子弹打光了,粮食吃完了,最后自己也挂了彩被俘虏。这一仗下来,9000多人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,那叫一个惨啊!
仗打输了总得有人背锅,军委开了检讨会。有人翻出旧账:朱云谦早就提醒过风险,可愣是没人当回事!这句话可了不得,直接改变了朱云谦的命运。被释放后他不但没受处分,反而一路高升,先是给了个少将,后来又当上了总政副主任。为啥?因为真正的军人看的不是输赢,而是担当!
晚年的朱云谦很少提起金门战役。有次座谈会上被人问起,他沉默了半天才憋出一句:"那时候,我说得还不够重..."2013年老爷子去世,火化的时候家人才发现,那颗1933年打进他胸口的子弹居然还在身体里。这颗子弹陪他打了一辈子仗,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印记。
要说这朱云谦也是个奇人。1932年参军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,1933年在永新沙市战役中胸口挨了一枪,子弹愣是取不出来。那时候医疗条件差,医生只能把伤口缝上,子弹就这么一直留在身体里。带着这颗子弹,他从湘赣打到皖东,从苏中打到解放战争。在皖东那会儿,他带的兵把日军打得白天都不敢出泗县城。没上过军校,没读过兵书,可打起仗来就是有一套。后来总部请他讲课,讲得头头是道,领导都夸他是"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型"。
金门战役前,这位老行伍凭着多年的实战经验,一眼就看出了登陆计划的问题。可惜啊,胜利在望的大环境下,没人愿意听这种"丧气话"。战后他回到部队,把连队一个个整顿,训练抓得特别严。有人说他变了,其实他是把教训都记在心里了。
要说这金门战役,真是让人唏嘘。当时要是多听听一线指挥员的意见,说不定就是另一个结局了。可历史没有如果,朱云谦带着他的遗憾走了,留下的是那颗永远取不出的子弹,和那句"说得还不够重"的叹息。这事儿告诉我们,打仗不是请客吃饭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听听那些真正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行伍怎么说。
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,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,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。
扬帆配资-配资网络配资炒股-配资首选门户网站-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