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影视剧《子夜归》中,这个像一对蝴蝶翅膀的发型几乎“焊”在了田曦薇扮演的角色身上,也有网友表示:这大概是田曦薇的人生造型了。
先说答案。这类发型可以叫它双鬟(环)望仙髻,是从双环髻演变而来的,鬟、环通用只是说法不同,意思就是发丝绕成环状,双环髻也许因为太好看了,所以在神仙画卷里也频频出现了这种发髻。
比如闻名古今的东晋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,再到唐代吴道子《八十七神仙卷》等都出现了这个发髻,从此成为了文人眼中的神仙和仕女经典造型。
从上图大家可以注意到,从传统的双环髻逐渐演变为双环望仙髻,有一个演变脉络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已经出现高髻双环的样式;到了初唐,双环望仙髻已初具雏形。此时的发髻造型仍以圆润饱满为主,形态并不繁复,既有日常样式的小鬟髻,也有造型夸张的大鬟髻,甚至有的鬟髻高度几乎与脸长相当。直至中晚唐时期,发髻轮廓开始出现波浪形态的变化,为原本较为单一的造型注入了灵动的韵味。
到了宋代,这类发髻一度成为民间风尚,不少寻常女子也纷纷梳起这样的发型。此时的双环望仙髻不仅增添了珍珠等饰物作为点缀,还对原本过于夸张的“恨天高”造型做了简化处理,整体变得更矮而且不会太夸张,更趋亲民与日常。田曦薇在剧中的发型,更像是借鉴了唐宋时期不太夸张时的造型风格,因此看起来较为贴近日常生活。
但风尚毕竟是一时的,到明代时这种造型回归成了“神仙造型”,便多出现于水陆画等神仙图卷中,所以它的发展脉络,是从贵族到神仙到贵族到民间再回到神仙形象。
正因为是仙女的发髻,所以人们不满足于传统双环的名字,给它套上了一个马甲“望仙髻”,顾名思义“此造型只能天上有”。
另外,你可别以为这高耸的发髻是用真发盘成的——其实它很可能是借助假发制作而成。正因为是假发,才得以塑造出各种灵动多变的造型。其内里是以木料或藤条作为骨架,用以支撑整体结构,外层则覆上一层仿真的发丝,使视觉效果逼真、难以分辨。
这种发髻的梳理方式,是先将真发从正中分为两股,向上拢至头顶两侧并各扎一结,接着将假发卡在固定位置,调整发髻,最后用真发余发环绕底座编绕至脑后加以固定即可。如果全用真发,则用刨花水加固头发,再用簪子等在弯曲处塑形固定。真发固定可以看这一篇→。
制作假发时最便于成型的部分,正是这两股弯成环状的发鬟。它们可预先塑造成固定形态,使用时只需在真发上打好基础发髻,再将制成的假发髻戴上即可。这也解开了许多人的一个疑惑:古代女性并非每天清早都要花上数个时辰梳妆——那样的话,恐怕什么正事都来不及做了。而有了各式现成的假发髻,梳头打扮这件事,自然就变得省时省力多了。
这个发型为何能从古代一直流行到今天?甚至在古装剧中,它也频频亮相,众多明星纷纷尝试这款造型——这正是它长期占据热度榜单的重要原因。细细品味,其实与它自带的“仙气”和“温婉”气质密不可分。
如果说传统双环发髻看起来会显得端庄雅致,那么经过“神仙造型化”的双环望仙髻如云雾般环绕的发髻形态,有了想象延展和跳出陈规滥俗的规制,正所谓“拂黛随时广,挑鬟出意长”,颇有天上宫阙的仙人之感。
对比现在老外的T台,还在尝试不同的“蝴蝶上头”,只能说,早一千年我们自己就有了自然而且仙气的“蝴蝶髻”,你觉得呢?欢迎留言讨论,喜欢的话三连支持一下~
@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,请联系后台,我们会尽快处理,感谢
扬帆配资-配资网络配资炒股-配资首选门户网站-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